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64年创刊,双月刊。系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眼科学情报性学术期刊。《国际眼科纵览》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学术简讯、述评、会议纪要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历任总编辑为张晓楼、张士元,现任总编辑徐 亮,编辑部主任李建军。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0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00/R

邮发代号: 2-60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Beh(c)et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Behcet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以及眼部葡萄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免疫病因学以及免疫治疗学角度阐述Behcet病的新进展.......

    作者:杨永升;庄曾渊 刊期: 2005- 02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眼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近年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它在促纤维化、细胞外基质产生、促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主要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其它相关眼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莫宾;刘武 刊期: 2005- 02

  • 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干预途径

    微波辐射可造成眼部损伤,过去主要侧重于研究高强度微波辐射所致的热效应,近年对低强度微波辐射所致非热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探讨电磁场暴露限值的标准及有效防护提供了依据.本文就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干预途径作一综述.......

    作者:吴炜;姚克 刊期: 2005- 02

  •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免疫学途径

    导致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凋亡和丧失.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和保护的治疗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如:采用可溶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避免对破坏性自身抗原应答的诱导;在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上,发挥T细胞神经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治疗作用;利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等非特异性治疗,减轻和预防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本文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青光眼......

    作者:胡妙妙;段宣初 刊期: 2005- 02

  • 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圆锥角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上皮学说和基质学说,目前的研究认为圆锥角膜的原发病变主要在角膜基质细胞.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角膜地形图成为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主要手段.透气性硬性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治疗有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激光角膜切削术、表面角膜镜片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

    作者:黄易;杜之渝 刊期: 2005- 02

  • 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是单眼或双眼的1处或1处以上的急性视野缺损,多伴畏光,眼底检查正常而ERG异常的疾病.女性多发,中心视野多不受损,少有视野恢复正常.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

    作者:侯静;童绎 刊期: 2005- 02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定期观察、敷贴放疗、带电粒子照射、局部切除、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眼球摘除、眶内容剜除、化疗和免疫疗法等.现在的发展趋势已由光凝疗法转到对小肿瘤应用TTT,或对中等、较大肿瘤应用TTT联合放射治疗.本文就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作者:赵晓娟;李彬 刊期: 2005- 02

  • 视网膜芯片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耳蜗的广泛应用,人们试图通过人工视觉的方法治疗某些致盲性疾病.目前人工视觉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下芯片,替代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中光感受器所丧失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视网膜可以诱发皮质电位.人工视觉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辨别方向和简单的图形轮廓,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永峰;郭希让 刊期: 2005- 02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

    葡萄膜炎系眼内炎症的总称,病情反复发作,且治疗比较棘手,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认为葡萄膜炎的发病与葡萄膜自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参与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性细胞因子,阻断TNF-α的生成和活性,可抑制视网膜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目前TNF-α及抗TNF-α在葡萄膜炎发病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沈降;孙慧敏;田恩江 刊期: 2005- 02

  • 前体mRNA剪切因子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根据表达方式和对组织影响的不同,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相关基因可分为三种类型.本文介绍了前体mRNA的剪切过程,简述了三种前体mRNA剪切因子基因及其在剪切过程中的作用,以探讨剪切因子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作者:陆莎莎;赵晨;赵堪兴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