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64年创刊,双月刊。系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眼科学情报性学术期刊。《国际眼科纵览》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学术简讯、述评、会议纪要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历任总编辑为张晓楼、张士元,现任总编辑徐 亮,编辑部主任李建军。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0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00/R
邮发代号: 2-60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眼底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根据时间、空间及细胞类型定性、定量地研究一个蛋白质组的所有蛋白,包括蛋白质表达、细胞定位、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及蛋白质周转.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包括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在眼底病研究中主要用于筛选玻璃体液及血浆中的特征性蛋白,开发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探索差异性蛋白可能参与的发病机制,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优......
作者:丁楠楠;于蒙溪;武志峰 刊期: 2017- 01
-
结膜松弛症泪液学及治疗研究进展
结膜松弛症是与年龄相关的常见眼表疾病.松弛结膜堆积在睑缘内外眦部之间,引起泪液分泌、排泄、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学异常,泪河残缺、泪膜不稳定,出现眼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降低眼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包括局部眼液对症治疗、中药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结膜缝线固定术、双极电凝治疗术、下睑缘张力减弱术等,均可以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泪液学症状和体征.......
作者:贾元玲;张兴儒;项敏泓 刊期: 2017- 01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与炎症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引起视网膜细胞受损和视网膜纤维化,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其发生和发展与糖基化终末产物、白细胞瘀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他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生物降解缓释系统、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性抗原-1拮抗剂等靶向治疗黄斑水肿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疗效,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黄银花;叶波 刊期: 2017- 01
-
高度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是由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性疾病,遗传因素似乎是一个主导因素,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对象,是目前研究高度近视遗传基础较好的方法.研究表明341个基因位点与近视有关,其中,高度近视的可疑致病基因有OPN1LW、NYX、UHRF1BP1L、PTPRR、PPFIA2、IGF-1、LUMICAN、DECORIN、TGFβ1、RASGRF1、GJ......
作者:陈蒙蒙;齐艳华 刊期: 2017- 01
-
颅内动脉瘤的眼部表现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大部分动脉瘤破裂前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破裂后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生命.部分颅内动脉瘤可有眼部表现,如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病变等.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颅内动脉瘤主要依靠手术治疗,......
作者:冯荣华;肖以钦;陆肇曾 刊期: 2017- 01
-
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患病危险因素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的质量和数量改变为特征,可引起泪膜异常、眼部刺激症状、炎性反应以及眼表疾病.MGD发病主要与睑板腺分泌异常以及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有关,炎症是发病的关键.此外泪液特殊前蛋白和细胞凋亡在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黄镇钦;董天慧;詹展基;周洁龙;符敏 刊期: 2017- 01
-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方法分为有创和无创技术.有创的方法是利用氧敏感的微电极直接测量,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但只用于动物实验.无创的方法有多波长眼底照相术和相干光断层扫描,前者操作快速、便捷,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后者能够扫描深层的视网膜、脉络膜,但目前临床研究不多.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活体观察血管及其分布形态的组织,利用这些测量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对许多眼部疾病的认识.......
作者:王慧敏;叶宇峰 刊期: 2017- 01
-
全反式维甲酸在眼表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dacid,ATRA)是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代谢物,其在调节眼部组织多种细胞的增生、分化以及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角化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ATRA在角结膜瘢痕性病变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角膜损伤性疾病中可能具有独特的疗效,同时ATRA在抑制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姚旺;乐琦骅 刊期: 2017- 01
-
间歇性外斜视的自然病程与治疗
间歇性外斜视占中国儿童斜视的44.9%,其自然病程的结局可能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也可能眼位恢复正常,还可能患者的斜视度稳定,保持不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除手术治疗外还有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方法有矫正屈光不正、观察、遮盖、三棱镜矫正、A型肉毒素注射等.......
作者:谢文芳;李俊红 刊期: 2017- 01
-
筛板前组织的OCT影像检测及其与眼病的关系
筛板前组织是位于视乳头筛板前区的结构性组织,其与筛板组织一样均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筛板前组织厚度可通过OCT观察,其在眼压增高及缺血时会变薄,在青光眼术后眼压降低时会增厚.所以探索筛板前组织的变化可能有利于揭示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为青光眼随诊提供临床生物学指标.此外,也有些研究发现筛板前组织变化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
作者:张琪;王亚星;李建军;徐亮 刊期: 2017- 01
动态资讯
- 1 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 2 筛板前组织的OCT影像检测及其与眼病的关系
- 3 泪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生物学进展
- 4 剥脱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5 两种不含防腐剂的新型人工泪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研究
- 6 新型眼压计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7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 8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其保护
- 9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研究概况
- 10 细胞因子与Graves眼病
- 11 玻璃体劈裂研究进展
- 12 玻璃体手术中屈光透镜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 13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弱视中的应用
- 14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病因
- 15 重视糖尿病患者眼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 16 晶状体细胞缝隙连接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 17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18 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 19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20 糖尿病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