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64年创刊,双月刊。系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眼科学情报性学术期刊。《国际眼科纵览》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学术简讯、述评、会议纪要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历任总编辑为张晓楼、张士元,现任总编辑徐 亮,编辑部主任李建军。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0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00/R

邮发代号: 2-60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
  •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中的意义

    服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是利用光衍射原理对眼前段组织成像.AS-OCT在检测技术上具有快速、非接触、分辨率高的优点,已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诊断以及手术后疗效的评价.其对于滤过泡功能检测和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并发症的检测要优于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其它临床检测手段,是目前评价闭角型青光眼诊疗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任梅;余新平;潘伟华;吕帆 刊期: 2008- 06

  • Neurit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觉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可塑性变化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类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及可塑性变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Neurit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和突触成熟,调节突触回路的形成,现就Neurit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觉系统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静;陈霞 刊期: 2008- 06

  • 郎格汉斯细胞与角膜病

    随着对角膜细胞标记物认识的加深和研究技术的提高,朗格汉斯细胞在正常角膜的存在已被大部分学者认可.然而,近研究发现角膜朗格汉斯细胞不仅能吞噬抗原而且能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角膜免疫反应.同时,朗格汉斯细胞的数量和成熟情况与角膜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现况及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刘靖;肖启国;刘祖国 刊期: 2008- 06

  • 脑红蛋白与眼

    脑红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类携氧球蛋白,能够可逆性地结合氧,并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具有加速氧向神经组织转运等功能.脑红蛋白主要在脊椎动物脑组织高表达,而在眼前节以及视网膜中分布广泛.视网膜的相对耗氧量高于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缺氧将直接导致视觉传导过程的严重障碍.脑红蛋白的发现为视网膜缺氧的发病机制等研究指出了新方向,为高原眼底病等缺氧性视网膜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士胜;廖华萍;王康孙 刊期: 2008- 06

  • 补体和补体调节系统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致旨性疾病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补体和补体调节系统在AMD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补体及其调节凶子与AMD发牛的关系已经明确,但由于AM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完全阐明补体激活与抑制的平衡机制与AMD发生的相互关系,尚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叶子;王雨生 刊期: 2008- 06

  • 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成功的角膜保存方法应能很好地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测定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是器官培养保存角膜中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总结了常用的角膜内皮细胞观察方法以及现阶段对其凋亡的研究,分析了保存液中主要成分、不同脱水剂以及保存时间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贺婷;廖荣丰 刊期: 2008- 06

  • 黄斑部色素——叶黄质的研究进展

    黄斑部色素具有滤过蓝光和辅助色彩感知的作用,并可减少色彩失真和增加视敏度.目前已知叶黄质是黄斑部的主要色素,主司黄色觉,包括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叶黄质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对短波长光的捕获力相结合后,可保护外层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免受氧化损伤.本文就近年来对黄斑部色素--叶黄质的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严良;李海生 刊期: 2008- 06

  • 内皮祖细胞与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见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近研究发现,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这一发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针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动员、趋化和黏附等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方法正在探索中.......

    作者:严海燕;武志峰 刊期: 2008- 06

  •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从组织病理学、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组织病理学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均有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狭窄、闭锁或瘢痕,并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流动力学则从博动性眼血流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方面描述脉络膜循环障碍.本文就各项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刘文洁;李筱荣 刊期: 2008- 06

  • 龟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龟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性眼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一处或多处、点状或圆形、边界清楚或呈放射状或羽毛状的灰白色浸润,部分患者可出现结晶样病变、多个卫星灶、后弹力层放射状皱褶、糊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积脓等.临床诊断困难,通过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可以初步诊断,生物学常规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确诊.该病治疗困难,病程较长,以局部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清创,顽固病例可通过角膜移植治......

    作者:殷丽;管怀进 刊期: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