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64年创刊,双月刊。系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眼科学情报性学术期刊。《国际眼科纵览》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学术简讯、述评、会议纪要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历任总编辑为张晓楼、张士元,现任总编辑徐 亮,编辑部主任李建军。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0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00/R

邮发代号: 2-60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2011年第4期文章
  •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具有比一般小切口手术创伤更小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未来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方向,然而就像其他新技术一样,在其发展的早期亦存在不少问题,如:因没有超声乳化针头袖套而产生对切口的热灼伤、前房稳定性较差、缺乏适合微切口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等。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仪及其软件更新、手术技术和微切口人工晶状体的发展,以上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作者:毕伍牧;孙康 刊期: 2011- 04

  • 脂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西方老年人不可逆盲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国AMD患病率急剧上升。但其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对脂类代谢与AMD的发病机制广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提示,脂类代谢异常与AMD的发生呈正相关,但有些研究则结论不一。本文就视网膜脂质及全身血脂代谢在AMD发病机......

    作者:张蓓;邱庆华 刊期: 2011- 04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尽管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小视乳头、心血管危险因素、失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白内障手术、眼压、高凝状态、颈动脉疾病、遗传因素等方面就目前NAION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

    作者:宋宏鲁;啜玉彩;王雨生;胡丹 刊期: 2011- 04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

    葡萄膜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对葡萄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建立、改进了多种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葡萄膜炎是一组动态的疾病,所以目前尚无一种动物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类葡萄膜炎的临床或免疫学特征。本文就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模型动物、诱导方式以及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作者:李洋;崔彦;毕宏生 刊期: 2011- 04

  • PI3K信号通路及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PI3K)是使磷脂酰肌醇的肌醇环第3位磷酸化的酯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蛋白家族,具有内源性脂质底物。PI3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活动,是重要的生命信号通路。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是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主要机制,H3K信号通路是介导该过程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郭瑞;郭海科;孟倩丽;肖俐佳 刊期: 2011- 04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intraocularlens,pIOL)是一种矫正屈光不正的眼内晶状体手术,尤其用于严重屈光不正的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证实。较之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IOL提供了更好的视觉质量,同时避免了角膜混浊和角膜扩张的风险,然而该手术会造成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等角膜相关并发症。本文旨在讨论pIOL这一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分析各型pIOL导致术后近期和远期......

    作者:张杰;杨亚波 刊期: 2011- 04

  • 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新进展

    由于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macularhole,IMH)发病机制的阐明,玻璃体手术用于治疗IMH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术中使用曲安奈德能够提高内界膜的能见度,降低内界膜撕除的难度。同时近年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的兴起,对其手术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综述了IMH的诊治演变、微创玻璃体手术以及黄斑裂孔形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钊填;张少冲 刊期: 2011- 04

  • 信息动态

    ......

    作者: 刊期: 2011- 04

  • 视网膜色素上皮紧密连接及血-视网膜外屏障功能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s,TJs)构成血-视网膜外屏障,对调节视网膜的微环境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Js的分子结构、血-视网膜外屏障的功能、体外模型的构建与评估、相关眼病及细胞移植后屏障重建等问题加以综述。......

    作者:张燕;彭绍民 刊期: 2011- 04

  •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后视功能恢复及其影响因素

    临床上,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成功的视网膜复位手术,其视功能的恢复仍很有限。一些临床特征如手术前视力、黄斑部视网膜脱离高度与时间、视网膜改变以及并发症等,被认为是预测手术后视功能的主要因素。近年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对残留视网膜下液和视网膜的病理改变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的视功能恢复和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两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为预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

    作者:侯慧媛;惠延年 刊期: 2011- 04